几味名贵中药材正品、混淆品及伪品的鉴别(三) 三、鹿茸: 鹿茸补肾阳,益精血,强筋骨。用于肾虚阳萎遗精,宫冷不孕,眩晕耳鸣,筋骨无力,腰膝酸痛,崩漏带下,阴疽不敛。 正品: 花鹿茸:锯茸,二杠具一个侧枝。呈圆柱状分枝。枝顶钝圆,主枝长14~20厘米。直径一般在3.3厘米,侧枝长9~15厘米,直径较主枝稍细。外皮红棕色或棕色,布满白色或灰白色细茸毛,上部毛密,下部毛疏,锯口面白色,有蜂窝状小孔。体轻,味咸,气腥。 三岔茸:具有两个侧枝的称三岔茸。其形较二杠为细。略呈弓形而微扁,侧枝较长,枝顶略尖,下部多有纵棱线及凸起的疙瘩。 砍茸:即带脑骨之茸,亦分为二杠、三岔等规格,茸形与锯茸相同。脑骨前端平齐,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裂两旁,俗称“虎牙”。外附脑皮,皮上密布毛,气味与锯茸相同。砍茸以粗大、挺圆、顶端丰满、质嫩、无骨化,毛细。皮色棕红、细润光泽者为佳。 马鹿茸:锯茸。形状和花鹿茸相似。但体形一般较花鹿茸粗大。分枝亦较多。侧枝1个(单门),2个(莲花),3个(三岔),4个(四岔)或更多,其中以莲花、三岔为主。东马茸15~33厘米。皮灰黑色,毛青灰色或灰黄色,锯口面外围有骨质。分岔愈多则愈老。毛粗而疏,下部并有纵棱,稍有腥味,味微咸。 西马茸:长可达90厘米,表面多有棱。多抽缩干瘪,侧枝较长且弯曲,毛灰色或黑灰色且粗长。锯面色较深,余同东马茸。四川产的马鹿茸分岔较多,一般为四岔、五岔或六岔,毛长而密。 混淆品: 狍茸:为鹿科狍属动物狍的幼角。多见带头盖骨的双茸,茸分枝形状及大小同狍角。表面密生青灰色或灰褐色细茸毛,茸毛长约0.6~1.2cm,角干部用手触之有纵棱筋及明显的瘤状突起。体较狍角轻,双茸(带头盖骨)重约304g,单茸重约96g。锯口断面黄白色,最外层有一厚约0.8mm的茸皮紧贴,靠茸皮骨质化部位占1/2,中央部位有细孔,颜色较外围白,茸尖中央部位细孔较密。气腥,微臭,味咸。 伪品: 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物经伪制而成。假鹿茸为带脑骨的“茸”(冒充砍茸),两假鹿角相距约7cm,每个为二分枝,长17cm。假鹿角与脑骨用胶状物粘连,用力可剥离。脑骨前端平齐,上具较粗的毛皮。 四、西红花: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藏红花的干燥柱头,属多年生草本。具有活血化瘀、凉血解毒、解郁安神、美容养颜等功效,主治月经不调、经闭、产后瘀血腹痛、不孕不育等症。 正品: 本品呈线形,三分枝,长约 3cm。暗红色,上部较宽而略扁平,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,内侧有一短裂隙,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。体轻,质松软,无油润光泽,干燥后质脆易断。气特异,微有剌激性,味微苦。 取本品浸水中,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,并逐渐扩散,水被染成黄色,无沉淀,柱头呈喇叭状,有短缝;在短时间内,用针拨之不破碎。 混淆品: 红花: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,长1~2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色。花冠筒细长,先端5裂,裂片呈狭条形,长5~8mm。雄蕊5,花药聚合成筒状,黄白色;柱头长圆柱形,顶端微分叉。质柔软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 取本品浸水中,水被染成淡黄色。 伪品: 胡萝卜丝:本品呈线形,两分枝,长约3cm。暗红色,较扁平,顶端边缘无不整齐的齿状。多破碎。气微,味微甜。 取本品浸水中,可见水被迅速染成橘黄色,有沉淀。 玉米须或花瓣: 本品呈线形,无分枝,长约 3~5cm。红色,上部颜色较深,而略扁平,下端颜色较浅,质柔韧。气微味淡。 取本品浸水中,水被染成黄色,无沉淀,30分钟后变色。 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