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汤的来历与中药“伏龙肝”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,他著有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一书,人们尊称他为“儿科之圣”。他在治疗小儿疾病时,勤于思考,善于结合实际而立方,如他用黄土汤治愈太子之病,就别出心裁。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看看。 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。一天,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,请了不少名医诊治,毫无起色,病情越来越重,最后开始抽筋。皇帝见状十分着急。这时,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。于是,钱乙被召进宫内。皇帝见他身材瘦小,貌不出众,有些小看他,但既然召来,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。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,要过纸笔,写了一贴“黄土汤”的药方。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,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,不禁勃然大怒道:“你真放肆!黄土也能入药吗?”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:“据我判断,太子的病在肾,肾属北方之水,按中医五行原理,土能克水,所以此症当用黄土。”宋神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,心中的疑虑便去了几分。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,皇后在一旁催促道:“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,他的诊断想必很准确,皇上勿虑,救太子要紧!”于是,皇帝命人从灶中取出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,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。太子服下—帖后,抽筋便很快止住。用完两剂,太子的病竟痊愈如初。这时,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,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有很高荣誉的太医丞。 灶中取出的黄土,是久经焙烧的黄土,它其实也是一味中药,称为“伏龙肝”,古代医籍中已有记载,如《雷公炮炙》、《名医别录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,现代著作如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药海》都有收录。过去医家们经常在处方中应用,认为它辛,温。入脾、胃经。可温中和胃,止呕止血。临床上常用于恶心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等。 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