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群国医堂 - 名医、良药、好疗效

西安益群国医堂中医馆-陕西省名老中医委员会

为什么你的病总是看不好?

时间:2015-12-15 09:05来源:未知 作者:益群问问 点击:
现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爆出一、两则医疗纠纷的相关新闻,每每看到总令人不禁唏嘘:难道医患双方一定要演变成对立的关系吗? 据报道,大部分的医疗纠纷,都源自医患间的沟通不良
现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爆出一、两则医疗纠纷的相关新闻,每每看到总令人不禁唏嘘:难道医患双方一定要演变成对立的关系吗? 
 
据报道,大部分的医疗纠纷,都源自医患间的沟通不良,而非其中一方的故意。虽然医生和病人在专业知识上,的确存在着不对等的落差,但通过细心地说明、技巧地沟通、理性地反映,都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、冲突,也不致于演变为遗憾收场了。最近读台湾王健宇医师所著的《为什么你的病总是看不好?》一书,他就涉及到医患沟通方面的经验教训。
 
他说,作为一个家庭医师,一线工作追踪疾病的线索、解开连病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健康困扰,并与病人一起面对疾病问题,是他热爱一份工作的原因。这动力源于能够让人们在有病还没发生病变和小病变大病之前,迅速地找出治愈方法之道。有些人以为这只有中医调养才做得到,事实上,西医不只能做,而且更为科学、更为精准、更有效率。
 
自他从业以来,看到、听到的故事很多,这常常让他深刻感知到:病人,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,医生应该关切的是病“人”,而不是“病”。
 
“病人讲,医生在听;医生讲,病人听得懂。”这是医患互动的基础,在现在的医病过程中,却变得很遥远。撇开争执不休的医保、医疗政策等等问题外,回到最初始的医患关系上,如何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疾病与其相关保健,这是除了医学专业之外,更需要琢磨的一门专业。
 
“医疗”是一种医生与病人双方,通过沟通方式,达成彼此信赖,进而促进病人整体健康的过程。其中,要能够彼此信赖,是最关键的一环。唯有通过双眼的凝视,才能进入互相沟通的阶段。不同身分,在不同活动空间交织,就如同诊间的医生与患者沟通一样,四目交接,通过彼此了解的用字遣词,去沟通、去了解,进而去实践彼此的共同目标──健康。这种对眼,就是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开始。医患双方对眼了,病人才可以安心、充分地表达病情,医生用心去观察、用医学专业技能去找出健康之道,然后病人才能够理解并体会自己追求健康的责任,让这个医患关系有个圆满的结局。
 
医患关系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始终是一种紧张的危险平衡。病人或家属对于医生充满着许多很有距离的心态,像是敬畏、怀疑、过度依赖等等,他常常觉得这无可厚非,因为要”看医生”的时候,多半就是因为生病了,不小心就会把医生和疾病划上等号。
 
另一方面,要成为一个医生,是要历经许多的锤炼。这并不只是把书读好、考上医学院、不眠不休的实习生活、再读更多的书、通过国家考试而已,还要通过许多伟大老师(也就是病人)拿生命相许的训练,才能成为一名医生。这说得好像医生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机器人,但实际上,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需要坚强的”心理素质”,才能做得到的。但也因为如此,医生们也多半有专注、果决、讲究效率的特质,甚至不小心会让人觉得高傲和不近人情。
 
他希望以更有趣、更生动的方式,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话语,让民众在这么烦扰的氛围中,主动认识自己的身体、爱惜自己的健康,而勇于防病、治病,乐于生活。
 
主动参与问诊,有助医患沟通
 
问诊,已经不是停留在“医生问、病人答”或是“病人问、医生都不答或是简单答”的单向沟通了。真正的医病沟通是“病人讲,医生在听;医生讲,病人听得懂”。求医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病人都可以主动提出,医生可能不知道病人在意、关心的点。在病人数较多的门诊,就医前充实与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,在纸上记录好准备发问的内容;就医时对医师的说明感到不理解时,就直接发问,不必感到不好意思。
 
从一般问诊的流程来一一拆解医患沟通过程:
 
第一步 一开始医生会问:“今天哪里不舒服?”再由病人主述症状,医生聆听。所以,一进诊间,病人先把他认为严重的病情先讲在前面让医生了解。举个例子:
 
病人说:“医生,我觉得恶心、想呕吐,头晕头痛……然后也有拉肚子。”
 
医生问:“拉了几次?”
 
“十次!”
 
医生反问病人:“在你说的这些征兆当中,你觉得拉肚子算是严重的吗?”
 
“当然严重,我拉了十几次!”
 
“那你为什么最后才讲?”
 
“我想说把最重要的放后面!”
 
像这样的状况,这位病人如果遇到一位很忙的医生,没时间多问病情,可能话才讲到一半,医生的药单就已经开出来了。所以病人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事、最严重的状况先讲,拉肚子拉了十几次或拉了三天、中间有无服药、吃了哪些药,然后再讲恶心、头晕等等症状。
 
第二步的医师问诊,用来补充询问病人忘了说的内容、病人接着回答。病人一定要清楚描述自己不舒服的情况有多久,具体说明是怎样的疼痛与不舒服。
 
第三步才是喉咙、鼻子、耳朵或肺部等等器官理学检查,以及测量体温的数据检查;有需要时,才会安排照X光、抽血等等仪器检查。流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与要求,因为鼻涕倒流去看耳鼻喉科,医生看了喉咙却没用耳镜看耳朵,又担心有中耳炎的风险时,可以问:“医生,耳朵闷痛,是否要看一下耳膜?”医师便能明白你的需求,进行耳镜检查。
 
最后,进入开药、处置的阶段。整个医疗过程绝不是等着医生开药就结束。举例,医生将你干咳一周的症状诊断为“过敏”,代表往后的治疗都会配合预防过敏来作处理。病人应接着问:“请问大约需要治疗多久?”“吃了医生开的药物后多久会得到改善?”“是否需要回诊?什么情况下不用回诊?”才能在离开诊间后,了解并掌握自己的病情,这样才算是完整的医疗过程。
 
因此,有好的双向沟通,才有好的医疗!
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
顶一下
(1)
50%
踩一下
(1)
5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咨询电话:029-85277569
 

 

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 

益群国医堂公众微信号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