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白虎汤的功劳 新中国成立以后,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。建国初期,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影响歧视中医,余云岫是民国时期力主废除中医药的始作俑者,解放后仍受政府器重。当时卫生部领导王斌也受余的影响,欲图取缔中医,所以在卫生部常说“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治疗的安慰作用 ”、“封建社会封建医”,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、取消中医的措施。后为党中央所觉察,给予批判。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,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,扭转一种思潮,并不容易。所以卫生部在王斌影响下继续对中医机构进行限制发展,下放老中医人员下放。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:“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”。 但天不绝人愿,1956年毛泽东主席忽然染病发高热,持续不退,西医称为不明原因高烧,主席医疗小组在治疗过程中,一直是采用西医的抗生素及解热药等对症治疗手段。但病情并不见好,反而呈加重趋势,接近昏迷状态,当时给主席看病的专家已感束手无策。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,时间刻不容缓。国家在万般无奈时,只得求助中医。北京市政府推荐了当时“北京四大名医”之一的蒲辅周(1888-1975),蒲老在为主席摸完脉后,诊断出了此系阳明经证,开出了中医界治疗阳明经证的名方----白虎汤(石膏,知母,甘草,粳米)。一付药后,便热退神清,继续调理,不久便完全恢复健康,主席从此才开始对中医有了新的看法。 在此后不久,蒲老运用白虎汤又立过一次大功,那是一九五六年八月,石家庄发生大的流行性乙型脑炎,中央派西医组成工作组去石家庄疫区,三个月疫情沒有得到控制,后有派中医组成工作组,去石家庄协助西医工作。当时中医由蒲辅周老医生带队。在治疗中,蒲老以白虎汤为主加减运用,一个月后,工作就有了起色,三个月后将疫情压下去了。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引起。病毒损害病人大脑,病症以高烧、头疼为特征,严重时致人昏迷、休克、死亡,即使病愈往往也影响性格与智力,俗称脑膜炎。由于是病毒感染,所以西药抗生素无效。50年代,西药没有抗病毒药。所以西医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束手无策。中医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。白虎汤是汉朝医圣张仲景的发明。有明显的清热退烧作用。对病毒感染也很有效。1954年石家庄脑膜炎流行被白虎汤制服,蒲辅周与白虎汤从此声名远播,人们从此认识到中药对病毒感染有奇效。 一连串的事实说明,中医治疗疾病是有效的,而且能治大病。1958年,为了推进中医的发展,毛主席便提出了“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,应当努力发掘,加以提高”,此指示一出,卫生部就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法规,中医医院、中医高等院校纷纷建立起来,中医开始了大步的前进。 白虎汤,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著《伤寒论》一书。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。外感热病,当推白虎汤,中医认为“白虎”为西方金神,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。以白虎命名,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,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,一扫炎暑湿热之气。那白虎汤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热退烧呢?这主要因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疗里热实证的治疗原则——清热泻火。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,却互相配合,在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,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,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。 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