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群国医堂 - 名医、良药、好疗效

西安益群国医堂中医馆-陕西省名老中医委员会

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

时间:2016-12-20 09:50来源:未知 作者:益群问问 点击:
益群国医堂专家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,欧美报道为10-20%,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.3%和5.6%,患者以中青年居多,50岁以后发病率较低,男女发
益群国医堂专家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

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,欧美报道为10-20%,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.3%和5.6%,患者以中青年居多,50岁以后发病率较低,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:2。

该病发病病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:一是多发生于情绪不稳定的人,易忧易怒或多愁善感,生活中易激动,处人处事中对别人的言语太敏感,疑心较重,易造成肝郁气滞,肠胃功能紊乱,进而导致大肠气机郁滞,通降失常,传导失职,而发为本病;二是感受风寒湿热之外邪,或被饮食所伤,或素体气虚,内生痰浊而发病。它的治疗原则一般如下:

1、肝气乘脾型: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、横逆犯脾而发病,常在抑郁、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或腹泻的症状,其腹泻来势急迫,泻后痛减,并伴有舌淡红、脉弦的表现。治疗此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坚持抑肝扶脾的原则,可选用加味痛泻要方(炒白芍,炒白术,炒陈皮,制香附,防风,炙甘草等)或逍遥丸(柴胡、薄荷、白芍、当归、炒白术、茯苓和炙甘草)等方剂。

2、肝郁气滞型: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、气机不畅而发病,常有腹痛胀闷,或两胁窜痛,或频繁排气的症状,并伴有腹痛欲泻、排便先难后易、大便常呈团块状、舌红、脉弦的表现。治疗此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、理气止痛的原则,可选用柴胡疏肝散(柴胡,制香附,炒枳壳,陈皮,川芎,白芍,炙甘草),当患者兼有胃肠湿热的症状,如大便色黄夹有黏液、小便黄、口苦、舌红、苔黄时,可在该方的基础上加黄芩,车前子等清热祛湿药。或四逆散(柴胡,白芍,炒枳壳,炙甘草),当此类患者兼有胃肠湿热的症状时,可用黄芩,车前子的煎汁送服四逆散。

3、脾胃虚弱型: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弱,兼有肝气不和、脾虚失于健运而发病,常在进餐后即觉腹痛不适且欲大便,其粪便稀薄或成形,便后则舒,并伴有神疲体倦、面色无华、舌质淡、苔白、脉细弱的表现。治疗此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坚持健脾益气、柔肝的原则,可选用加减参苓白术散(党参,薏苡仁,白芍,炒麦芽,炒白术,茯苓,制香附,山药,陈皮,炙甘草)。或启脾丸(人参,炒白术,茯苓,山药,炒莲子,陈皮,炒山楂,炒神曲,炒麦芽,泽泻,甘草等)。

4、脾胃虚寒型: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息者多因脾胃虚寒而发病,常有脘腹冷痛欲泻,粪便稀溏,泻后痛减,饮食减少,口淡多清唾,四肢欠温,舌质淡,苔白润,脉沉弱的表现。治疗此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坚持健脾益胃的原则,可选用丁蔻理中丸(党参,炒白术,干姜,丁香,豆蔻,炙甘草)。也可选用中成药虚寒胃痛胶囊、虚寒胃痛颗粒(党参,炙黄芪,干姜,高良姜,桂枝,大枣,白芍,炙甘草)。

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平时应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,保持心情舒畅,同时还要定时进餐,少吃油腻的食物,避免吃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葱、芥末、酒、汽水等,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,如牛奶或奶制品、花粉、虾、蟹等。
 

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咨询电话:029-85277569
 

 

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 

益群国医堂公众微信号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