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群国医堂 - 名医、良药、好疗效

西安益群国医堂中医馆-陕西省名老中医委员会

西安中医张喜德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医案

时间:2016-12-03 10:01来源:未知 作者:益群问问 点击:
益群国医堂专家 张喜德 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医案 刘某某,男,45岁。杨凌区人。2016年3月30日初诊。 主诉:白色黏液便每日3~4次3月余,加重10余日。 现病史:患者3个月来每天大便3~
益群国医堂专家张喜德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医案

刘某某,男,45岁。杨凌区人。2016年3月30日初诊。

主诉:白色黏液便每日3~4次3月余,加重10余日。
 
现病史:患者3个月来每天大便3~4次,常带有白色黏液,近10余天前症逐渐加重,伴有大便不尽感及下坠感。经结肠镜等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。现症:白色黏液便每日3~4次,伴有大便不尽感及下坠感,无便前腹痛,口不干。舌质红甚,无苔,脉沉滑。
 
西医诊断:慢性结肠炎
 
中医诊断:泄泻
 
中医辨证:胃阴不足,腑气不畅
 
治则:滋阴益胃,通腑行气
 
处方:太子参15g,玄参15g,天花粉20g,炒白芍30g,炒白术30g,陈皮10g,防风10g,木香10g,黄连6g,槟榔10g,枳实25g,乌梅20g,赤石脂先煎3g,椿根皮15g,补骨脂10g,肉豆蔻10g,升麻10g,炙甘草6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
 
二诊:2016年4月6日
服用上药后,大便日2~3次,白色黏液明显减少,偶有大便不尽感及下坠感。舌红苔少,脉沉滑。方药:调整上方,去肉豆蔻,枳实减至20g,补骨脂加至15g,加莲子肉10g,诃子15g, 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
 
三诊:2016年4月13日
服用上药后,大便日1~2行,为软便,已无白色黏液,排便不尽感及下坠感消失,舌红减,薄白苔,脉沉滑。方药:太子参10g,炒白术30g,茯苓15g,木香10g,黄连4g,柴胡10g,白芍20g,枳壳10g,防风10g,补骨脂15g,肉豆蔻10g,石榴皮30g,芡实15g,炙甘草6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电话随访,大便正常,余无不适感。
 
编辑按: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、反复性、多发性,以结肠、直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为主要侵犯对象的慢性炎症疾病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、腹痛、肠鸣、大便带黏液或脓血,也有便秘或干稀便交替出现。慢性结肠炎是大肠炎性疾病中表现较为严重的一种肛肠类疾病,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由于该病患者消化功能紊乱、营养来源不足,患者易出现消瘦、贫血、乏力症状,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、肠穿孔,甚至癌变。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控制急性发作,缓解症状为主,西药虽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,但极易复发,迁延不愈,治标不治本。中医药对本病多采用辨证治疗,专方加减和中医其他治疗方法,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 
中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属“泄泻”“痢疾”“肠风”等范畴,主要病机以脾肾虚为本,湿热毒瘀为标。脾胃虚弱,脏腑气机不利,湿热毒邪瘀滞肠道,阻滞脉络,血败肉腐而成疡,病久耗伤气血,正虚邪恋,以致病情迁延难愈。张教授认为健复脾胃正气是愈病防复之根本,故本患者以渐消渐补,缓消湿热、痰瘀、积滞贯穿治疗始终,调气滞可通脏腑气血,通畅腑气,助运化,化痰瘀,使气血流通、扶正不碍邪,祛邪不伤正,故收效颇佳。


张喜德教授,医学硕士。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专家。从事中医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工作近40年。长期潜心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调养研究工作。擅以中医理论和思辨方法深刻探讨脾胃病的病因病机、发生发展规律,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。编撰出版医学专著10余部,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,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。

坐诊时间:周三上午,周六上午

【擅长】

脾胃病:浅表性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糜烂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反流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排便障碍等。
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
顶一下
(2)
66.7%
踩一下
(1)
33.3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咨询电话:029-85277569
 

 

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 

益群国医堂公众微信号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