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群国医堂 - 名医、良药、好疗效

西安益群国医堂中医馆-陕西省名老中医委员会

张景明教授典型医案(三)

时间:2017-02-20 09:10来源:未知 作者:益群问问 点击:
案3:胃痛应循寒热虚实之别,治疗当厘温清补泻之分 王某某,男,54岁,2016年10月19日 主诉:胃脘部隐隐作痛10余年,加重三天。 病史:胃脘部隐隐作痛已有十余年,两年前病情加重,
案3:胃痛应循寒热虚实之别,治疗当厘温清补泻之分
 
王某某,男,54岁,2016年10月19日
 
主诉:胃脘部隐隐作痛10余年,加重三天。
 
病史:胃脘部隐隐作痛已有十余年,两年前病情加重,胃镜及病检示:萎缩性胃炎;HP阳性。多年来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,纳食减少,食后胀满,大便时干时溏,次数时多时少。多年来治疗胃病的西药、中成药几乎从不间断。三天前少量饮酒后症状加重,伴胃中嘈杂灼热,口干口渴。
 
刻诊:胃脘部疼痛、胀满,伴嘈杂灼热、口干口渴、纳呆嗳气、大便三日未解。查: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舌质红苔黄腻,脉弦细数。
 
诊断:胃痛,证属气郁化火,灼伤胃阴
 
治法:通腑泻热,佐以滋养胃阴
 
处方:黄芩6克、川连6克、酒大黄6克、枳壳20克、瓜蒌15克、旋复花10克(包煎)、香橼10克、佛手10克、生白芍20克、石斛10克、麦冬15克、知母10克、生山楂10克、五灵脂15克(包煎)、生甘草6克。7付,水煎服。
 
二诊:服药后腑气通,大便已下,胃中灼热、口渴大减,胃痛好转,饮食增加,胀满已除。查:舌红苔少,脉沉细。此为胃热已除,阴液未充之象。以滋养胃阴,佐以通降胃气为法治疗。
 
麦冬12克、石斛10克、玉竹10克、沙参12克、天花粉10克、香附10克、香橼10克、枳壳20克、生三仙各30克、酒大黄3克、川连3克、五灵脂15克(包煎)。7付,水煎服。
 
三诊:服药后胃中灼热及胀痛感消除,饮食稍多后自感胃中胀满不适,大便偏干,偶有口干口苦。
 
党参10克、茯苓15克、生白术30克、陈皮12克、半夏12克、生三仙15克、石斛10克、麦冬12克、枳壳20克、五灵脂15克(包煎)、香附10克、郁金10克。
上方加减,续服14付,诸症消除,饮食增加,面色转润。守法泛水丸,每日3次,每次6克,巩固3月。
 
按:中医的胃痛常见于西医的慢性胃炎(浅表性、萎缩性、糜烂性)及上消化道溃疡(胃、十二指肠球部),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。中医临证分型有气滞、血瘀、食积、热结、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寒热错杂、肝胃不和、寒邪犯胃等。
 
张景明教授认为,胃痛的证型虽多,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,“通降胃气”是其治疗的关键所在。清代明医叶天士认为“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”。胃为“水谷之海”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。胃降则和,不降则滞,不降反升则逆,所以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反映,只有保持胃的舒畅通降之性,才能维持其纳食传导之功。
 
临床治疗胃痛,当以疏通胃腑气机,使上下畅通无阻,当升之物则升,当降之物则降,应入之精则入,应出之糟则出,如是则寒热自除,阴阳自和。因此,胃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分,治疗也有温清补泻之别,但总离不开一个“通”字。“通”者,当为调畅气血、疏通壅滞、消除郁结,并承接胃腑通降之性,予邪以出路。
 
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
顶一下
(5)
71.4%
踩一下
(2)
28.6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咨询电话:029-85277569
 

 

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 

益群国医堂公众微信号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