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群国医堂专家张喜德教授治疗 慢性胃炎(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胆汁反流)医案 胡某,男,34岁,咸阳市人。2016年7月6日初诊。 主诉:脘腹胀满半年,加重一周。 现病史:患者近半年来间断性脘腹胀满,2016年6月28日经胃镜等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(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胆汁反流),多方诊治而效果不显。近一周脘腹胀满加重,伴胃内灼热,纳食不下,偶泛酸、呃逆,口干明显,大便2日一行,干结状。舌红有齿痕,苔白,舌根苔腻,脉细滑。 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(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胆汁反流) 中医诊断:胃脘痛 中医辨证:肝胃不和,腑气不畅 治则:疏肝和胃,畅利腑气 处方:太子参15g,麦冬10g,石斛15g,知母10g,栀子10g,吴茱萸4g,黄连6g,刺猬皮15g,姜半夏10g,枳实15g,木香10g,厚朴15g,佛手10g,苏梗10g,白蔻仁后下6g,薏苡仁20g,陈皮10g,炙甘草6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 二诊:2016年7月13日 服上药后患者自觉胃胀腹胀减轻,仍有灼热感,呃逆,口干,大便2日一行,大便稍稀,矢气多,已不泛酸。舌红苔白,脉细滑。方药:上方去薏苡仁;加炒白术15g,槟榔10g,旋复花包煎10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 三诊:2016年7月20日 服用上药后脘腹微胀,胃灼热感已不明显,无呃逆,仍觉口舌干燥。大便3日一行,但无干结状。舌红,苔薄白,舌根苔腻,脉细滑。方药:太子参15g,麦冬10g,石斛15g,知母10g,沙参10g,玉竹15g,天花粉10g,吴茱萸4g,黄连6g,刺猬皮10g,姜半夏10g,枳实15g,厚朴15g,玉片10g,佛手10g,白术15g,炙甘草6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。 四诊:2016年7月27日 服用上药后脘腹胀满虽减,食纳仍差,口舌干燥,大便2日一行,干结,矢气频作,舌暗有齿痕,苔白,脉滑。调整上方:去知母,加薏苡仁20g,蒲公英20g,枳壳10g。颗粒剂6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 五诊:2016年8月3日 患者诉昨日吃火锅2小时后胃脘疼痛,灼热,舌干,大便2日一行,稍干,矢气频作,尿稍黄。舌淡红,舌根苔黄腻,脉细滑。方药:太子参15g,麦冬10g,石斛10g,知母10g,栀子10g,沙参15g,玉竹10g,吴茱萸10g,黄连6g,刺猬皮15g,川楝子10g,延胡索10g,白术15g,姜半夏10g,薏苡仁20g,白茅根10g。颗粒剂6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 六诊:2016年8月10日 上药服后脘腹无疼痛感,灼热感亦减,口干,饮水多,大便成形,但排之不畅,2日一行,不甚干,尿微黄,矢气减少,舌质红,舌根苔白腻,脉细弦。方药:太子参15g,麦冬10g,石斛10g,玉竹15g,沙参15g,吴茱萸4g,黄连6g,刺猬皮15g,山药20g,枳实20g,玉片10g,炒莱菔子15g,厚朴15g,白术20g,炙甘草6g,蒲公英20g。颗粒剂6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 七诊:2016年8月17日 服上药后胃脘部有轻微压痛,胃灼热感减轻,脘腹不胀。已无泛酸呃逆,大便成形,但排出不畅,尿不黄,矢气已少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细。方药:上方加木香10g,蒲公英加至30g。颗粒剂6剂,每日1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 八诊:2016年8月24日 服用上药后胃脘压痛、灼热消失,大便畅利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方药:调整10日方,去枳实,加山慈菇10g。颗粒剂6剂,每日1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电话随访,脘腹胀满消失,大便正常,其他症状亦未出现。 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