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癖者,乳腺之增生,久积则成块;经少者,血气之失和,逐月而失期。症状纷繁,要在肝脾;调和血气,势所当急。逍遥散,宋人名方,千载功德难数;慎加减,时贤妙用,三诊乃奏全功。
原 案
初诊(2015.10.9):郭某,女,36岁。
主诉:双侧乳房触及肿块3年余。
现病史:双侧乳房可触及肿块,质软,有胀痛感,无粘连,可推动,逢情绪不稳或经期则症状加重,并觉烦躁。曾在外院行B超及钼靶检查,诊断为为乳腺增生,未接受正规治疗。现症月经量少色暗,有血块,经前觉腰痛及小腹胀痛,常推迟数天至1周左右,lmp:2015. 9.15。时觉胃脘不适,纳差腹胀,偶有便秘,2-3天一行,睡眠差,乏困头晕。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
西医诊断:乳腺增生
中医诊断:乳癖
中医辨证:气滞血瘀
治法:疏肝健脾,活血化瘀
方药:逍遥散加减
处方:当归12g,熟地15g,白芍15g,川芎12g,黄芪30g,白术15g,升麻8g,党参20g,茯苓15g,枳实15g,桃仁15g,淫羊藿15g,益母草15g,柴胡12g,炙甘草8g。10剂,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10剂水煎,日1剂,分2次服。
二诊(2015.10.25):腹胀好转,食欲增,便秘改善。月经至,lmp:10.11,经量增加,色暗,有少许血块,腰痛减轻,经期双乳胀痛,烦躁口干,头晕乏力。舌淡苔白,脉弦细。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,处方:当归12g,白芍15g,香附12g,丹皮12g,栀子10g,茯苓15g,柴胡12g,川芎12g,佛手12g,厚朴15g,升麻6g,黄芪30g,黄精15g,白术15g,陈皮12g,甘草8g。10剂水煎,日1剂,分2次服。
三诊(2015.11.7):食納、二便、睡眠均继续改善,仍觉易怒,双乳胀痛,小腹凉,白带多。舌淡苔白,脉弦。处方:柴胡15克,香附12克,川芎12克,白芍15克,橘络12克,荔核15克,元胡15克,川楝子12克,小茴香6克,大腹皮12克,槟榔12克,路路通15克,益母草15克,细辛3克,甘草8克。14剂水煎,日1剂,分2次服。
诉尽服上药后,身感舒适,经期基本正常,经色稍暗,双乳胀痛不明显,情绪尚稳定,又自行遵上方进服10余剂。
评 按
病因病机:癖,是郁积成块的意思。中医对“癖”认识较早,发现了多种不同的“癖”,如食癖、饮癖、寒癖、痰癖、血癖等。“癖”的特点是“有形”,能摸得着,不像“气郁”感觉有,摸不到。“癖”虽分多种,关键病机却以“气滞血瘀”。中医认为人体周身不外是气血循行,气能行血,血能载气,气血是一体的,所以“气滞”跟“血瘀”是关联的。轻点儿的,还不显形状,重了的,就有形可见了,“癖”就是这样来的,所以中医有个词儿叫“癖积”。36岁的女性,往往是“天下艰难事,一齐到眼前”,忧急之下,难免肝郁气滞,进而血行不畅,日积月久,“乳癖”便暗暗成形了。
辨证论治:中医是讲“辨证论治”的,听着好像有点玄乎,实际上就是“见招拆招”。民间有一个怎样“对付”人的说法,说“你吃软的我就来软的,你吃硬的我就来硬的,你软硬不吃———我软硬都来点儿”。辛教授诊断为“气滞血瘀”,采用“疏肝健脾,活血化瘀”的治法,使用古典名方“逍遥散”,实际上是不可能用原方的。古典名方创制早,应用多,疗效好,但也要在“辨证论治”的原则下使用,就是要“看人下菜”,不加不减用原方的几乎见不到,也几乎不可能。在“疏肝健脾”和“活血化瘀”之间,前者又是主体的和引导的,肝气舒则气机畅,脾气运则饮食进,“活血化瘀”则贯穿始终,回护周旋,终至气血和畅而“身感舒适”。
(案例中处方为文中病历需要, 读者请勿擅自服用)
原案 | 辛智科
评案 | 秦艽
编辑 | 玉竹
(责任编辑:益群问问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