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,现代以为过敏,古人呼作“风矢”。过敏必有过敏之原,往往踪迹杳杳;风矢自然如风如矢,大都迅疾难防。急性者势急,来去皆快;慢性者反复,最惹人烦。调卫所以和营,正所以流畅血气;补气可以固表,乃所以祛除风邪。
原 案
初诊(2016.11.19):康某某,女,50岁。
主诉:全身反复出风团3年。
现病史:三年前淋雨后全身出风团,剧烈瘙痒。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急性荨麻疹,予口服药(具体不详),药后风团消失,停药后复发,嗣后反复发作,时隐时现。半年前西安交大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诊为慢性荨麻疹,予口服药(具体不详),药后风团消失,停药后仍然反复。现症见头颈、四肢、躯干皆有片状风团,高出皮肤,色淡红,头颈、四肢部尤见,受凉或换衣瞬间风团加重。皮肤划痕症阳性。面色不华,畏风寒,月经紊乱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
西医诊断:慢性荨麻疹
中医诊断:慢性瘾疹
中医辨证:气虚不固,营卫失和,风邪外袭
治法:补气固表,调和营卫
处方:黄芪15g,炒白术15g,防风10g,荆芥10g,桂枝10g,炒白芍12g,丹参10g,牡丹皮10 g,蝉蜕10g,生姜3片,大枣3枚。14剂水煎,日1剂,分2次服。忌食生冷油腻、海鲜鱼虾,注意保暖,慎防风寒。
二诊(2016.12.10):风团发作频次减少,面积缩小,仍见纳呆腹胀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11.19方加砂仁10g,炒三仙各15g。14剂水煎,日1剂,分2次服。
三诊(2016.12.31):风团不发,腹胀消,纳食佳,精力增,惟稍有畏寒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方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,以巩固疗效。
四个月后电告未再复发。
评 按
病因病状: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专门对付外来病原体的,它们“时刻准备着”,也就是说人的免疫系统必须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反应力,随时准备着启动“应急预案”。嗓子发炎红肿,就是免疫系统正在跟病原体做坚决的斗争。免疫系统既不能迟钝,也不能过敏,迟钝了病原体就会大肆泛滥,病情加重,过敏了则常常“小题大做”。我们经常听人说“神经过敏”这个词,就像动员全城警力去抓一个小偷一样,动静比小偷还要大。荨麻疹就是这样一种“拿着鸡毛当令箭”的病。西医叫“过敏”,中医叫“风矢”。什么叫“风矢”呢?人常讲“站如松,行如风”,可见风很快;人还常讲“光阴如箭”,可见箭很快,“矢”就是箭,所以人又说“有的放矢”。这种病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快”,刚感觉皮肤瘙痒,风团随之而起,然后蔓延融合,甚至出现水肿性红斑。好在它来得快,去的也快,最快的几分钟就能消失得无影无踪,但也有缠绵很久而不能痊愈的,这便是“慢性荨麻疹”。
治疗方法:荨麻疹来去如风,符合风邪“行善行数变”的特点,所以“祛风”是必须的。人体的“气”有防卫固摄功能,风邪入侵,必有“气虚”在先,所以“扶正”也是必须的。气能运血,血能载气,所以还要考虑活血通络,以便于风邪外散。黄芪、白术、防风,是中医名方玉屏风散的底子,补气为主,兼能祛风,但经典总是指导性的,真刀实枪,还要强化调整,于是加了荆芥、桂枝、蝉蜕,意在强力解表,再加白芍、丹参、牡丹皮,不外是“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的意思。用药四月而三年之病告愈,不说是“奇迹”,也算得上是“经典”。
(案例中处方为文中病历需要,
读者请勿擅自服用)
原案 | 陈宗林
评案 | 秦艽
编辑 | 玉竹
|